阮青雉回到东大集。
快上午十点了,赶集的人少了很多。
她随意逛了逛,打算给几个孩子买些零食回去,只是没想到,刚到副食店,就让她遇到了第三个小偷。
阮青雉眯了眯眼睛,故技重施。
把人引去老地方。
十分钟后,她把人一脚踹进公安局。
拿着今天挣来的三十块钱,买了一些桃酥和糖块,拎着东西,沿着路边往家属院走。
三十块钱,相当于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这些钱对于其他人来说,或许很多,但对阮青雉来说,很少。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她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想创业,就得有本金,还要有交通工具。
指望手里的一二百块,作为发家致富启动资金,这是异想天开。
阮青雉和秀娟嫂子打听过,三轮车价格在四百到六百,二手三轮车也要二百三百。
她手里的钱,连一台三轮车都买不了。
更别提进货的钱了。
还有川川,随着他一点点长大,骨头也在长,残肢处的骨膜会长出新骨钻破末端皮肤,这个过程,他会承受着巨大的疼痛和折磨,直到骨骼停止生长!
他才五岁。
十几年的煎熬是漫长又苦涩的。
也需要她按时带他去医院进行残肢修复,这又是一笔钱,而且八十年代国内已经引进了假肢的材料,虽然在功能和设计方面不如后世,但它至少能让川川站起来。
今早她抱着川川从厕所出来,看着他羞红的脸蛋。
当时阮青雉迫切希望川川能够重新站起来。
假肢需要订做,随着川川的长大,隔了一两年左右就要重新做,这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阮青雉想到这里,眉头拧得更深了。
东区发展不如道西区的市中心,走出东大集时,才在路边看到一个破旧的报刊亭。
阮青雉走过去,照常买了份盛阳日报。
这个时代没有网络,没有手机,甚至连电视都是奢侈品,一条胡同里能有一家有台收音机就已经很不错了。
了解国家当下的发展,报纸就是主要途径之一。
阮青雉展开报纸,首页最大的板块是盛阳新上任的市长傅倾雍对盛阳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她认真看完后,不得不感叹,能坐上市长位置的人,所思所想的确远超常人。
除了在盛阳投放了十几个改革试点之外,他还提到要大力开放城市旅游区的建设,冲着这一点,阮青雉一直盘算的计划至少有80%的成功率。
她问报摊老板:“老板,能订报纸吗?”
老板见有生意上门,立刻热络地回应:“能啊,你想订哪份报纸?”
阮青雉浓黑的眼睫微垂,视线随着挂在报亭外的几份报纸念叨:“盛阳日报,盛阳晚报,全国大事件报,总报,国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