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绿的空心菜茎叶在月光下摇曳如波,虫鸣与蛙声交替响起。
陈家志、李秀、敖德海、赵玉,四个人在夜色下都重重的松了一口气。
“呼~终于收完这块藤藤菜了。”李秀心有余悸的说道。
“这收了有多少天?四天吧?这两天每天晚上都在死命的割,但就是收不动,长得太好了。”
“陈老板,这块地一共收了多少斤?”
三人都看向了陈家志。
充分生长后的大骨青,产量高得也让陈家志有点心惊肉跳。
“前面三天大约分别是260斤、280斤、380斤,今晚比昨晚还要多一些,估400吧,一共就是1320斤。”
一共三分地,换算成亩产就是4400斤,对单茬采收绝对算高产。
敖德海咋舌道:“产量真高。”
赵玉也说:“明天终于要收其它的地了。”
在同一块地连续拼了四天手速,几人都有些疲乏。
陈家志:“其它地的空心菜产量也不会低,就算每天收400斤,都还有七八天时间。”
“哈哈哈,我们不怕菜多,就怕菜不够收。”敖德海笑道,对收菜工来说,菜越好越多,他们的收入也就越高,就怕没菜收,或者每一批都是烂菜。
跟着陈家志这样能出菜的老板是一件比较幸运的事~
两人的工钱计算方式也增加了提成。
暂时定的每采收一斤菜心和空心菜提成3分钱。
以陈家志这两天的出菜量,相当于两人每天能多收入10~15元。
与过去相比接近翻倍。
为了方便计算,菜心的采收全部交给了敖德海和赵玉两人。
李秀和陈家志割空心菜时,也会单独摆放。
两人的积极性也被提了上来,路过菜地时,看到杂草之类的也会随手拔了。
浇水也不会浇不透,
总之各项工作都愿意参与进来,并且做得比之前更精细。
因为老板的出菜量也和他们的收入息息相关。
将最后一筐菜弄回家时,已经是10点过,坝子里他的菜占的位置最宽。
“家志,今天菜比昨天还多啊?”李明坤目光来回打量着菜筐,数了又数,暗自心惊。
“应该比昨天多。”陈家志笑道,昨天开始他就没收豇豆和菜豆,除了每样三五十丝瓜和苦瓜,其它全是菜心和空心菜,每样都是三四百斤。
昨天早晨一共卖了820斤菜。
但空心菜、苦瓜和丝瓜价格都降了,所以只是勉强提高了记录,日收788元。
今晚备的菜比昨天还多。
也是因为地里空心菜太多了,后续价格不稳,刚好戚永锋和郭满仓能帮忙多带菜。
此时不发狠,等再降价了再发狠吗?
晚饭已经吃过了,陈家志率先去洗澡,李秀则拿出自己的小本本给敖德海两人记工天,这是陈家志交给她的任务。
她乐此不疲。
坝子里,也不断有还没睡觉的菜农打量着陈家志的菜,皆暗自羡慕。
一个人的菜就赶得上几个人的。
秀才不该叫秀才,该叫陈菜农了,太踏马恐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