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恐怕满朝大臣都要参他一本,朕就是想保他也难啊!”
听了这句话,朱标的脸更加惨白,
“父皇,此事真的没有解决办法了吗?”
“老五是我们众多兄弟里最聪明有为的一个,父皇可不能弃之不理呀!”
朱元璋瞪了朱标一眼,长吸一口气压住情绪,
“慌什么?老五是朕的儿子,朕怎可能袖手旁观!”
“这急报上只写了他做了什么,并未提及原因。”
“你马上派专人前往凤阳,务必查清楚事情始末!”
“等等,也无需派人了,你亲自跑一趟吧,把原委查明!”
“老五平素冷静,这次必定有不得已的缘由!”
做为父亲的朱元璋十分了解朱楠的性格,绝不会无故犯下这样的大错。
听闻此言,朱标立即应诺转身疾跑而去,
确实被这件事吓到了极点。
刚跑到奉天殿门口就脚底一滑被门槛绊倒,差点摔跤。
朱元璋见状惊得够呛,好歹没摔着才放下心,
“老大多加小心啊!”
朱标根本无暇顾及,
“知道了!”
随后人影瞬间消失不见。
目送长子心急火燎地离开,朱元璋轻叹一声,转身又望向那份紧急军报,皱眉低语:
"这孩子就不能让我少操些心?"
"堂堂老五素来圆滑世故,如今竟也失去理智大开杀戒,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再次拿起军报细细查看。
读着读着,眉头不自觉收紧:
"朱亮祖的儿子被杀,愤而造反,却被老五拿下?还自缚双手乘囚车进京?"
放下军报,朱元璋陷入了沉思。
"看来这孩子并非不懂轻重,他应当知道击杀持有丹书铁券之人会带来何种后果。"
"可即便明白,他还是痛下杀手,想必是有不得不杀的苦衷。"
"只是不管原因如何,小畜生你就不能事先知会父皇一声吗?"
"这局面可叫我怎么收拾啊!"
"当初真不该颁发那么多丹书铁券,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添堵吗?"
次日清晨,奉天殿内举行早朝。
今日的朝堂格外寂静,整个大殿都弥漫着一种压抑气氛。
朱元璋面无表情地坐在龙椅上注视着下方群臣。
他清楚今天必将面临一场腥风血雨。
不过他内心波澜不惊,早有准备面对这一切。
儿子必须保住。
不单因为那是他亲生骨肉,更因他深信朱楠绝非胡作非为之人。
"有事速奏,无事退朝。"
随着太监尖锐嗓音响起,风暴骤然降临。
御史台的官员们率先发难,监察御史韩宜可当众陈词。
看到此人站出来,朱元璋表情平静。
作为以刚正不阿闻名的御史,韩宜可从不顾忌权贵,弹劾从未手软。
此刻由他打头阵,也在意料之中。
"讲!"
朱元璋平静下令。
韩宜可声音低沉有力:
"微臣参周王朱棣无视法令,僭越权责,在开封肆意妄为。。。"
随着他的指控开始,大殿内文武百官全都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