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达到王昭的水准自然是没有的。
那位县令之子更是面色青白交错,咬着牙却说不出一句话。
现在的他愈发的感觉自己闯了一个大祸了。
原本他以为,只要自己县令之子的身份在手,今日不过走个过场。
就会被放了,可现在。。。。。。。。。
他只能尽量的不让学政大人发现自己。
这时候王昭连忙拱手行礼:
“大人谬赞,在下也是才识浅陋,可不敢妄语教化之责。”
心中纳闷道。能跟你出来说几句话就已经很给面子了,你咋还要强行留我到这里呢。
在他们交谈之时。
下方学子陆续将词作呈上,文关敬随意翻阅几篇,起初还含笑点评,待看得多了,却愈发感觉乏味。
这些词虽不乏工整对仗,意境也算清雅,可有了王昭那首佳作在前,眼下这些便显得庸常无趣,句句平稳,却无一词能动心。
更何况之前与王昭二人的交谈也让他十分满足。
想要回府好好思虑一番,
文关敬舒展了一下眉头,合上面前词本折页,轻轻放回案上,淡淡道:
“诸位学子心思可贵,但有辛公子珠玉在前,此番词会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便到此为止吧。”
他本意也只是走个过场,王昭一词足矣让他今日不虚此行,本欲起身离席。
不料,旁侧一名中年官员脸色陡变,急忙站起,拱手道:“文大人稍待。”
文关敬转头望去,看着那个官员,似有些不悦:
“何事?”
这官员正是庆阳府通判赵恩,今日词会便是由他牵头操办。
文关敬若就此离席,那他好不容易安排的场面便全落了空,更别提他那个颇为得意的子侄,还在等着借此扬名呢。
他急忙赔笑:“大人,我们庆阳府的学子虽然笔拙,难比高贤,但词会既已开设,不如再出一题,让诸位学子露露脸。况且。。。。。。”
他顿了顿,视线移向王昭,带着些许讨好道:
“辛公子才思绝艳,方才那一首词必然是流传千古的佳作。若能再作一篇,岂非庆阳之幸?”
此言一出,厅中众人皆望向王昭。
文关敬本无意再停留在此地,闻言却生出几分兴趣。
他打量着王昭,微笑道:“嗯?你说的倒是有理,那辛公子,不知你是否愿再试一试?”
王昭心中一阵无奈。
这几个家伙就缠着自己了。
但还是开口道:
“大人都开口了,在下岂敢推辞。”
他微一拱手,不动声色地看了洛清芷一眼。
本以为她会不耐烦,却发现洛清芷已经笑盈盈地看着他,眼中还带着些期盼。
王昭轻咳一声,心道:“作词作诗就作吧,总比被你拉去吃官宴强。”
赵通判可算松了口气,赶紧乘势而上,站起身朝众人一拱手,大声道:“既如此,今日词会,再设一题!题目——便为月!”
厅中顿时一片低语。
“月啊。。。这倒是个常题。”
“不过以月题虽常见,但最见作词功力。”
无论是中秋还是端午。
这些词会经常以月为主题。
所以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佳作也不知几何。
学子也心中有数。
此次主题想要拿到好的名次恐怕是很难了。
但看着台上“辛公子”的待遇。
诸位学子还是一咬牙,开始动笔。
能来到此地谁不想出人头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