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围观的学子越来越多。
终于有人忍不住出声:
“刘兄,你怎么还没写?你平日辞章比我等还要出彩,今日这题又不难,怎么就不动笔呢?”
“是啊。”
另一人穿着灰色儒袍的学子也凑过来笑着打趣。
“刘兄,今日学政大人难得亲临词会,我等正该好好表现啊。”
刘儒沉默片刻,眼神复杂地看着周围的同伴,最终放下了笔。
轻声叹道:
“孔兄,其实我并非不想写。”
“那这又是为何?”
“我方才见到一词,正是以愁为主。”他慢慢地开口,语气却有些沉重。
“我只觉得再写下去,不过是为了名利强行作词罢了。”
那孔姓学子一愣,随即来了兴趣:“哦?到底是哪位大师的词能让你这个作词大家都感到自愧不如。”
刘儒没有多言,只从怀中取出一页折好的纸,递了过去。
那孔姓学子接过一看,只见纸上的墨迹还未干透,很显然是刘儒之前誊抄的词句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纸张在孔姓学子手中渐渐传开,围起来一大圈的人,原本有些喧哗的场地竟渐渐沉寂了下去。
还有些正在奋笔疾书的学子,无意中看到了传看的词句,都呆滞了停下了手中的笔。
有些甚至羞愧的低下了头。
一个人停了笔,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
又过了一刻钟。
时间已经不到一半了。
但还是有很多学子的纸面是空白的。
这时候,一位面白无须、穿着朴素的中年学子忽然站起,朝着主台拱手道:“启禀学政大人,恕在下愚鲁,学识浅薄,才情难继,不敢在诸位贤达面前献丑。恳请离席,归家再读。”
文关敬正此时正在低头看词,闻言不由抬首看向场下的学子,不由地皱了皱眉头:
“此时退场,到底是何缘由?”
那学子迟疑了片刻,似乎是在犹豫,但想着之前看过的词,终是拱手一礼:
“大人,之前在下看到了他人词作,对比之下自己词句犹若枯木朽草,也不敢强行堆砌辞藻,强作词义。”
听到他的话。
台下顿时传来一阵骚动,不少人神色复杂地看着他,却也无人出声。
那学子说罢,不待回应,拎起文卷。
对着学政大人微微拱手。
头也不回地走下台阶。
“那不是之前的四大才子之一的周杰吗,他怎么离开了?”
看台上的文官有些意外。
很显然,这个学子在庆阳府也是出了名的了。
终于文关敬皱起了眉头。
随便扫视了一圈,发现很多学子都没有动笔。
他看了眼台前堆积的诗稿,随后回首吩咐身旁随从:
“去看看,到底是谁的词,竟能令众学子无从下笔。”
随从不敢怠慢,快步下台。
左问问,右瞧瞧。
不多时便找到了一直被下面学子传看的词。
急急忙忙地走了回去。
递给了文关敬。
“回大人,是这首,您看。”